支付,承前启后还是标新立异:中美数字支付比较


支付,承前启后还是标新立异:中美数字支付比较

潘雯静2016/11

此文系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原创文章,禁止非授权转载,有意转载请联系本俱乐部。

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是创建于纽约由华尔街资深金融从业人士组建的学习交流平台,北美第一家华人主导的Fintech研究平台。欢迎访问俱乐部官网:http://www.wallstreetfintechclub.com/

digital-payment

摘要:中国与美国支付方式的普及和发展如今已经各不相同。这其中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美国原本先进完善的支付架构为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那中国则在相对没有包袱的支付道路上紧跟时代的创新。支付无分优劣,最终是老百姓方便最重要。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殊途不同归的现象还是值得探究一番的,为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理解曾经走过的昨天。

我今年从美国回国之前,有一天跟公司食堂的多米尼加收银员聊天。她问我去中国带哪家的信用卡最划算。我告诉她,中国信用卡没有美国普及,她得多兑换现金。她当时眉头紧皱,感觉一夜要回到解放前。然而,相信很多人发现我的建议其实是误导。几天后我回到上海跟朋友聚会,在马路上站了半个小时拦出租车却一无所获。于是我打开手机,下载滴滴出行,选择了快车。当我进入支付页面的时候,选项只有两个:微信和支付宝。而我却没有在这两个账户绑定银行卡。于是,我只好打电话给朋友求助……(不过据说现在也能直接连接信用卡了,终于……)

这次经历让我感慨颇多。我在美国生活,即使去欧洲旅行用信用卡也完全没有障碍,但回了中国,出行却立马难倒了我。从中国去美国的留学生通常在出国前都要研究开账户,写支票,申请信用卡的程序,以保证想用钱的时候没有障碍。而现在留美的中国人回国,也得先普及一下中国通用的支付方式。而这些,也就是近年的事情。如果您看到这里,也跟我一样好奇为何支付形式在不同土地上有不同的“化学反应”,就请一起往下探个究竟吧。

一、支付偏好东西有别

美国人民素来在世界上享有“借债过日子”、“明天的钱今天用”的名声。根据Accenture的调研表明,大约有67%的美国人最常使用的仍是现金;59%的人也会经常使用借记卡或者信用卡。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电子支付,目前使用最多的是Paypal(16%),其次是各类移动支付app (14%)。[1]再从消费金额来看,2015年四大支付网络(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所支持的各类银行卡的消费量达到4.8万亿美金(约30亿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了7.8%。[2] 而与此同时,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2015年手机支付的交易额在传统零售消费的占比仅为0.2%。[3] 由此可见,虽然支付的方式在美国推陈出新,但美国人民随之前进的步伐却并不迅速。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相信十年前,很多人以为中国会复制美国的银行卡之路,由此摆脱携带现金的负担。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我国2015年银行卡消费量为55万亿人民币,而包括转账和消费的移动支付达到了108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了30%和379%[4]。看来,时过境迁,在互联网的催化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新道路。

二、刷卡体验拉大差距

用户是各种支付方式的终端抉择者,因此用户的体验对于支付方式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银行卡,一切支付的基础设施都是围绕着读卡,网络、收单、银行、信用体系等等搭建。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用户与银行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互惠关系。其中主要包括1)优惠的消费折扣。虽然一个人能拥有好几张银行卡,但通常他会从抽出钱包里抽出来的那一两张是各大银行的“必争之地”。为了让消费者把自己的产品铭刻在心里,银行绞尽脑汁推出各类优惠或折扣以促进份额。2)信用历史。通过使用信用卡,美国银行会收集更新用户的信用数据,并互相共享全面了解用户的信用历史。这也方便了用户获得其他借贷产品和渠道。3)用户体验和安全。在美国刷卡非常方便,信用卡更是不需要输密码。这是因为银行拥有的消费历史和用户信息可以迅速自动地甄别刷卡端用户的真实性和信用情况。为了避免分析结果对用户刷卡产生过多干扰,单笔支付拒绝率一般少于1%。一旦发生盗刷,只要用户可以提供简单的证据,无论是借记卡还是信用卡,银行都承担用户的损失。4)遍布全国的商户网络。除了发卡的银行等之外,美国的支付网络公司(如Visa, MasterCard)和收单服务公司(如FirstData)连接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商户。美国人几乎走到哪里都可以刷卡。5)优质的客服。作为银行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客户服务就是银行的隐形门面。用户通过咨询、投诉、协商等获得信息、补偿、甚至是额外的优惠。美国的银行通常本着尽力不丢失一个用户的原则进行服务,也由此更加巩固了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反观中国,银行体系虽然已经发展得比较全面,但很多地方还有待提高。中国人喜欢储蓄,这直接导致了借记卡比信用卡的普及率要高很多。居央行统计,2015年借记卡发卡数量是信用卡的将近13倍[5],说明很多中国人持卡也许主要是为了避免怀揣现金。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卡是否是满足中国人普遍消费需求的产品是值得商榷的。再来,银行的信用制度不健全,乱收手续费,盗刷和信息泄露屡见不鲜,而银行对于用户的赔偿又非常有限,导致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信任不够稳固。今天,互联网在中国已经高度渗透,既然照搬国外的基础建设不给力,那就只能依靠全新的思路直接起搭建新时代的支付框架了。这也成就了中国在电子支付道路上的突飞猛进。

三、网上消费缩短中美距离

自从上世纪90年代eBay和Amazon成立以来,网上消费在美国势不可挡。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5年美国网上销售额达到3.4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 。[6]根据Visa的统计,在2015年的圣诞消费季,智能手机上的电商消费已经达到了电脑端的两倍。[7] 而中国的电商在最近的十年也是红红火火。在2015年,网上购物总量达到3.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8]。虽然网上消费都蓬勃发展,但对支付的驱动却各不相同。

1)美国以银行为主,科技公司为辅

美国的网上消费通常是把银行卡链接到网站,有时也可以链接电子钱包如Paypal等。还有一类科技公司如Stripe,Braintree等提供第三方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即保证用户在支付时的无缝体验,也给特别是中小商户网站提供了方便的支付处理技术。电子钱包虽然可以在某些网站作为银行和电商的桥梁,与银行卡一起成为支付选项,但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原因首先是Paypal覆盖的电商有限且不排外,可使用Paypal的电商也可以提供银行卡直接支付方式;第二是电子钱包之所以方便是在于它免去了繁复的银行卡信息输入步骤,可以做到多卡合一。然而,很多网站通过支付网关或是本身的设计,只需要用户一次性输入卡号信息,就记忆了用户支付的偏好。以后无需再次输入。若用户输入多张信用卡信息,也可多卡备选。因此网上消费对于用户来说无非还是一个使用银行卡的过程。Paypal的CEO Dan Shulman在接受Fortune杂志采访的时候也说道,其实Paypal的机会来自于那些没有存入银行账户的现金,如何把它们存到Paypal的账户里才是制胜之道。

2)中国以科技公司为主导,银行主要负责清算

中国的银行构建网上支付系统比较迟缓,一定数量的银行无法提供全国联网的网上支付服务。而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却给网上支付提供了驱动力。支付宝的兴起就是引擎。基于淘宝的用户基础,支付宝于2003年推出。它通过用户实名认证建立账户,绑定银行户头,让用户为在网上选购的物品买单。要让消费者放心在网上购物,电商的信用建立和系统安全是关键。支付宝的货到付款,“全额赔付”和手机验证都为在用户建立信任关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支付宝开始了手机支付和公共事业缴费业务。支付宝和Paypal一样,同样是以电子钱包起家,而且也是依附电商,支付宝抓住了银行服务的漏缺,迎着科技发展的浪潮,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支付服务的价值赶超了银行,给平台带来了用户粘性,也为这之后移动支付的发展也铺平了道路。而再反观Paypal,在21世纪的前十年,它的主要功能就是eBay的支付工具。[9]eBay对于Paypal的创新不足导致到它在美国几乎失去了电子支付的先机。

3)移动支付走出中国特色

在零售终端,中国人使用更普遍

移动支付可以完成网上和零售端的交易。从零售端支付来看,美国是依靠手机软硬件制造商建立的第三方平台主导。他们的用户限于自己的手机用户。出于支付安全,使用iphone在零售终端支付需要输入密码或是指纹验证。从用户体验来讲,虽然是使用了新科技,但也不比拿卡插一下或划一下快捷多少。其次是受限于零售终端,这与手机支付平台使用的技术有关。Apple和Google需要商户使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or),意味着零售终端需要通过更新来具备无线读卡的能力,使手机和终端产生交互。Samsung Pay使用的是虚拟磁卡技术,就如同把绑定的信用卡复制成虚拟卡后使用,虽然可以在几乎所有零售端使用,但这只限于最近出品的三星手机型号。

而中国的零售端支付借助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等,结合了电商和社交网络的用户基础和需求场景,令用户量飞速增长。其次,第三方支付主要是生成二维码,这种支付方式的安全性虽然不如NFC,但普及率却远胜于后者。商户只需安装识别软件,成品较低。第三,这些支付平台常常结合各种优惠,或是与美团等app一起优惠买单,为消费增值。最后,中国的国产手机制造商在近年迅速覆盖了低端廉价的智能手机市场,成功地将其普及到了为较不发达地区,甚至成为那些地区上网最主要的途径。由此也保障了手机支付的全面渗透。

在移动app上,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

从移动端的网上交易来讲。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支付平台都在大力与各种消费app整合,以迅速发展用户粘性。中国的大多数电商app都已经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账户。第一次支付会实行手机验证增加安全性。而今年强制推行的手机全面实名认证也会对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美国,Apple Pay等也与越来越多的移动app绑定。每次付费时的指纹验证快速又保险。美国的年轻人对于移动支付的无缝体验非常渴望,他们被普遍认为将成为美国支付变革的推动者。如果那些手机制造商能在其建立的支付平台上推出更多优惠的折扣或app之间的整合,会非常有吸引力。据我所知,Samsung Pay已经发了很多福利啦!

说了那么多,我还是很想赞叹一下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曾经先进的技术可能最终会成为进步的障碍。而那些在初创时能结合当代科技驱动和用户需求的新思路虽然冒险,却是推成出新的原动力。中国在支付方面虽然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安全问题也不可小觑,但希望这条独特的道路能越走越长,越走越远,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更多价值!

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WSFC

作者:潘雯静2016/10

编辑:周玉琳,CFA, FRM

 

作者介绍

潘雯静(Wenjing Pan):本文作者在美国运通纽约总部工作,专职于电子支付营销分析,拥有平台搭建,风险控制和建模等方面的经验。对于美国的Fintech行业一直非常关注,经常参与主持相关讨论学习。

版权声明:此文系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原创文章授权转载,有意转载请直接联系本俱乐部。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是创建于纽约由华尔街资深金融从业人士组建的Fintech研究平台。官网:http://www.wallstreetfintechclub.com微信公众号: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

转载要求:请注明:1)作者,2)出处是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3)版权声明用上面原文,4)务必完整转载(包括标题图和书中图,并保留格式),5)作者介绍(可简略)

请关注华尔街Fintech俱乐部:官网:http://www.wallstreetfintechclub.com

[1] .Accenture consulting, “When it comes to payments today, the customer rules”, Accenture, accessed October 01, 2016, https://www.accenture.com/us-en/insight-digital-payments-survey

[2] The Nilson Report, “U.S. General Purpose Cards 2015”, Business Wire, February 19, 2016, accessed October 21, 2016,

http://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60219005905/en/American-Express-Discover-MasterCard-Visa-Purchase-Volume

[3] Peter Eavis, “Why we are still reaching for wallet, not phones, at the checkout”, New York Times, April 06, 2016, accessed October 11,2016, http://www.nytimes.com/2016/04/07/business/dealbook/why-we-are-still-reaching-for-wallets-not-phones-at-the-checkout.html?_r=0

[4]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April 2016, accessed September 20, 2016

http://www.pcac.org.cn/file/File/1460555319.pdf

[5]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16年4月, accessed September 20, 2016

http://www.pcac.org.cn/file/File/1460555319.pdf

[6] Frank Tong,”China’s e-commerce boom”, Internet Retailer, April 01, 2016, accessed November 11, 2016,

https://www.internetretailer.com/2016/04/01/chinas-e-commerce-boom

[7] Visa:”The importance of a digital payments strategy”

https://usa.visa.com/partner-with-us/visa-performance-solutions/importance-of-a-digital-payments-